【慢性鼻窦炎】在日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

2017-01-04

鼻窦炎是指在鼻腔 (鼻子中央的通气道)附近空洞处(鼻窦)发生的炎症。急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,常继发于急性鼻炎。


急性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,细菌与病毒感染可同时并发,常伴有流鼻涕、鼻塞、嗅觉下降、头痛等症状。


当急性鼻窦炎长期反复发作,鼻粘膜出现水肿或脓涕超过三个月时,即可诊断为慢性鼻窦炎。


一般认为“若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彻底,就会转为慢性”,但实际上未必如此,引起慢性鼻窦炎的许多病因,尚不清楚。


最近,一种新型的名为“嗜酸细胞性慢性鼻窦炎”的病例在增多,约占慢性鼻窦炎的30%-40%。“嗜酸细胞性慢性鼻窦炎”是由“嗜酸性细胞(白血球的一种)”大量聚集在鼻粘膜或鼻息肉部位而引起,它的特点是比传统的慢性鼻窦炎症状严重,且难以治愈。


诊断时,首先要进行问诊。其次通过视诊和内窥镜检查是否有鼻粘膜水肿、脓涕积存等。有时为了确定致病菌和有无过敏反应,也会进行细菌培养和血液检查。为了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,还需进行CT检查。


治疗传统的慢性鼻窦炎,基本以药物疗法为主。多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,3-6个月后若不能治愈,再进行手术治疗。


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治疗嗜酸细胞性慢性鼻窦炎无效,因此需要口服类固醇类药物,或进行手术治疗。但手术后的复发率较高,所以必须服用拟制嗜酸细胞活性的药物。


手术治疗大多实施的是“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”,该手术为微创手术,术后无肿胀,入院一周后可进行。


慢性鼻窦炎容易复发。选择医生、医院时,着重考虑能长期控制病情的医疗机构。要选择方便沟通病情、离家近的诊所或医院,必须做手术时,选择能介绍专业医生的医疗机构。